我大概是5个月前开始读此书的,之前断断续续的读了一百来页,然后便放下没看了。这个月再把这本书拿起来,一鼓作气的读完了。
书中提到最多也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良质。在前半段的阅读中,良质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模糊的;然而到了后半段,它慢慢的清晰了起来。下面来说一说我对书中良质的理解。
良质即是卓越。这里卓越不是指成功,卓越是对自己的要求,拿自己跟自己比。卓越是一种进取心,同时卓越也是一种态度,用心投入所做事情的态度。
比如,你做一个锤子,每一道工序你都用心雕琢,材料选择恰到好处,锤子做出来坚固耐用。这个做锤子的过程便是良质。与此同时你也为这把锤子注入了良质,这把锤子不仅仅是一把普通的锤子,而是一把被你用心投注态度的好用耐用的锤子。
所以,在良质面前,没有二元论,没有关于唯物和唯心的辩证法。心与物都被良质融于一体。一切都可以用良质的和不是良质来划分。
你在宜家买了一个39块的拉克桌,轻巧耐用,物美价廉,这就是良质,其背后设计师的设计也是一种良质。
换一种说法,可以说良质是一种用心工作的态度。稻盛和夫在《活法》里就讲到了类似的精神,即工作中有神灵。用心工作,神灵是能够看见的。而这种专注于工作,专注于眼前事情的态度,便是良质。
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良质,比如一把非常好写字的笔,一个手感舒服且耐用的键盘,一把坚固且舒适的椅子,干干净净的地面和整整齐齐的衣柜。生活中的用心之处无一不见良质。
我是一个程序员。在代码的世界里,良质是正确的,稳定的,简单优雅的代码。
重复的代码不是良质,因为它带来了重复的代码,不够简单,可能会是bug滋生的温床。低效率的代码也不是良质,因为它带来了低效和浪费,代表了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。
根据《程序员修炼之道》和《重构》的说法,不是良质的代码总有一股“坏味道”。而一个有良质精神的程序员总能嗅到这股“坏味道”,然后将其改成好的代码,这个过程就是重构。
作者有个美好的期盼,就是通过个人的良质,逐步传播开来,形成一个充满了良质的社会。
我也有个美好的期盼,就是程序员们都能拥有良质,这样bug会减少,代码将更加简单易读,世界也将更美好。
以上即是我理解的本书所说的良质。
本书的一些其他话语也富有意义,下面是一些摘录。
-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,一旦想要求快,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,而想去做别的事。(慢慢来,不要急于求成和仓促行事)
- 我猜想拥有更深刻的了解就会对螺丝有新的评价。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很长一段时间,那么你可能会发现,螺丝并不只是属于某一类物体,它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。如果你再深入研究,就会发现螺丝并不单单只是螺丝,它代表一组功能。于是你原先被卡住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,同时也消除了传统理性的模式。(不要因为螺丝小而忽略它,而要理解它的功能和它背后带来的影响。)
- 我们对别人指责最严苛之处,就是我们最害怕自己的地方。
-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就不难,难的是有正确的态度。
- 良质的陷阱
- 外在环境迫使放弃了良质(挫折)
- 内在因素迫使放弃了良质(忧虑)
- 对于挫折的应对策略:
- 将难题分解,写下每一个小的步骤
- 重新审视问题。静下心来,不要急,急则容易出错
- 问题解决后需要进行复查和总结,以确定问题真的被解决和从中的经验教训
- 内在因素:
- 价值一旦僵化,遇到问题时,就不会转变思路或者接受其他做法。
- 如果自视甚高,则容易犯错。
- 焦虑会导致拖延,拖延又会导致焦虑,这是一种恶性循环。想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,就应该把自己的焦虑写下来,然后告诉自己,没有哪一个人是不犯错的,然后勇敢去做。
- 觉得厌倦的时候,放下工作,去放松,去休息,去尝试冥想(打坐,什么也不去想,放空)。
很棒!